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化解两岸「书不同文」之困境刍议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08 09:21:43
杜忠誥 先生丨著述至于学校教育体制外的社教单位,凡跟两岸文化交流有关的文件,最好也能针对其中被简化的个字做出“括号注繁”或“括号注简”的对应处理。甚至深入到每个家庭,统一免费印送一册《简繁体字对照表》。如此一来,多管齐下,对于大陆“简化字”的识读能力,不仅就学中的学子可以循序学成,对于早已远离学校的广大社会群众,也必能在最短期

杜忠誥 先生丨著述

\

海峡两岸的人民明明是同文同种,同祖先同历史,如今只有一海之隔,竟然使用着两套迥然异趣的文字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各自发展结果,对于两岸的青年学子而言,早已陌生隔膜,这是很令人憾恨的事!不论未来海峡两岸在政治上的发展演变如何,文化上的隔阂都将是第一道有待突破的关卡。

一九四九年,当时除了像“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图书馆”等世界顶级文物搬运抵台外,渡台人士中有不少都是来自中原各界的顶尖菁英,因缘时会,全皆众集到此弹丸之地。文化密度之高,使得原本居于边徼角色的蕞尔小岛,顿时跃升为文化重镇。正由于这个历史的偶然,台湾成为世界上迄今维护保存传统汉字较好的地区。

书不同文,是目前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上的最大“拦路虎”,也是长期以来深藏两岸同胞心中的共同隐痛。面对这个“书不同文”的棘手困境,笔者以为,下列三个方案倘能逐步加以落实,应不失为化解之道。兹分述如下:

一、近程方案——大陆实施“写简识繁”,台湾实施“书正识简”,两岸同步推动

想要臻达两岸“书同文字”的目标,就现阶段情势看来,自非一蹴可及。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面对现实,允宜认清问题症结,舍异求同,加强沟通。大家必须敞开胸怀,站在为华夏文化奠基的历史高度来看问题,并伸出友谊的手,大陆方面有必要全面推动“识繁写简”措施,而台湾方面也应立即推行“书正识简”运动,互相承认,接纳对方。

其次,在大陆为了弥缝长期以来因废除“繁体字”教育所造成的文化偏失,我们诚恳呼吁,袁晓园女士等人早年所提出“识繁写简”的建议,理当及早落实。并明令纳入中小学教育体制,将教科书中出现的“简化字”集中附在书后,逐字以括号注出其所对应的“繁体字”,期能快速提升年轻学子们对于繁体字的识读能力,以补前失。而台湾方面,为了较好地与大陆各界进行交流活动,有效吸收大陆各界数十年来学术研究成果,也要建议台湾尽快在公私立中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级学校实施“书正识简”,进行“简化字”识读之推广教育措施,以免划地自限,错失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良机。

过去长期以来,台湾基础语文的体制教育只教传统汉字,“简化字”始终是一个禁区。台湾人阅读“简化字”,泰半可以引发对于未被简化前的“繁体字”形体之联想,因而显然会比大陆同胞阅读“繁体字”要容易许多。但由于《简化字》里完全新造及虽系旧有却不常见的简笔字不在少数,且大多是常用字,除非通过体制教育的训练学习,否则,对于“简化字”阅读上的困扰还是普遍存在的。

\

至于学校教育体制外的社教单位,凡跟两岸文化交流有关的文件,最好也能针对其中被简化的个字做出“括号注繁”或“括号注简”的对应处理。甚至深入到每个家庭,统一免费印送一册《简繁体字对照表》。如此一来,多管齐下,对于大陆“简化字”的识读能力,不仅就学中的学子可以循序学成,对于早已远离学校的广大社会群众,也必能在最短期间之内获得补修机会,快速提升两地人民阅读华文书报的能力。

此一近程目标,完全符合两岸人民乃至全世界所有华语文学习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华文化慧命着想,利用汉字文化“把心拉近”,必可很快获得共识,达成“写简识繁”与“书正识简”的短期目标并不困难。

倘若连这一步都做不到的话,则双方交流的诚意便无由显达,如此而欲期待两岸能够“书同文字”,那就无异于蒸沙而求饭了。因此,这第一步可以说是突破目前两岸“书不同文”困境的破冰之举。

二、中程方案——两岸协同编印一套印刷用的《正体汉字》

“书同文字”的第二个步骤,是两岸共同研拟一套《正体汉字》。“印刷用楷,手写用草”,是世界先进民族文字的运用轨则。这一套规范汉字,是基于民族文化之传承与弘扬的视角,在“楷、草并行”的大纲领指导下而拟制的,它既不跟时下台湾使用的《标准字体》雷同,势必也将跟目前大陆正在筹编的《规范汉字》不同。正因为它是作为印刷出版用的,且系相应于“手写草体”而创制,所以笔画的简省与否,已成余事。真正要考虑的重点是,实际的应用需求与学术理据的护持,在“情”(实用便利)、“理”(明确易识)的合参之下来定“法”。为了取得双方的认同,这个“法”必须由海峡两岸共同来研讨商定。至于手写体的《草体汉字》,可于《正体汉字》创制完成后另行编制。当然,倘若情势许可,也不妨同步进行。

这一套《正体汉字》,不仅可以把大陆简化前的“繁体字”及台湾的《标准字体》都收纳进来,凡是过去存在过的汉字异体,只要经得起前述“情”与“理”之双重检视,都可入编。又近数十年来地下出土不少战国、秦、汉间隶变前的古汉字,如“賛”“+犬”“頪”“荅”“燿”等字,分别为“赞”“笑”“类”“答”“耀”的本尊正体,不只笔画简省,又符合初形本义。届时倘经专家认同,何尝不可拟列进来。这一类两岸有关汉字汉语学术之最新研究成果均可兼容并收,为中华民族制定一套最符合逻辑系统,能让全世界都赞叹喜用的最优秀《正体汉字》,这不仅是全球华人所引领期待,应该也将是其他各民族与汉字有缘者的共同盼望。同时,也可以利用编订此书的机会,运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将数量已突破十万大关,庞大惊人的存世“异体字”进行全面大清理,相信这将是一件极富价值意义的划时代民族文化大业。

创编《正体汉字》的好处甚多,最重大的是,它能实质突破两岸“书不同文”的僵局困境,又可为两岸“书同文字”的文化理想跨出成功的一大步。当然,这一套《正体汉字》的编订,其先决条件必须是由两岸通力合作来完成。在针对个别单字进行微观的讨论之外,更宜就其整体运作功能作宏观的全面检视。也唯有集合两岸乃至全世界从事华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学术菁英,分别就汉字的形体、声韵、训诂及科技传输等各个范畴,将其内部所发现违反逻辑系统部分逐一指陈。根据这些具体意见统整分析、归纳出来的论断,才有较高的可信度。断不容有“谁说了算”之类的封建思维残留。然后,有关选字的讨论才有实质上的意义,推出后才有可能普遍被认同接受。

可喜的是,大陆在2000年10月,已明令《简化字》中作为姓氏的用字允许恢复使用繁体 ;2001年4月起,在北京教育部主导下,并开始着手研制一套“规范汉字表” 。种种迹象,都透露着春临冰溶的美好信息。同时,也足以觇知当前大陆领导阶层的务实与开明作风,令人为之额手称庆。

只是大陆过去长期在特殊历史时期下,讨论时是否真能无所瞻顾,恐怕也很成问题。倘能结合两岸具备专业素养的“群医”协同来为它会诊,各贡所能,直言无隐,相信这个“疗龙工程”必可更具成效。

坊间有不少讨论到《简化字》的专书,都试图为大陆简化字“溯源”,往往用“古已有之”的思维模式来论证其合理性,仿佛“存在便是合理”,这种论调是极不妥当的。讨论一个文字构形是否合理,必须就其形体构成系统提出具有说服力的学理性解析与论述。若仅以其“古已有之”来加以表述,其实是什么也没说。因此,凡是拿“古已有之”作论据以为辩护者,多少都隐含着模糊焦点的企图,讨论便不具实质的意义。所谓“理到之言,不得不服”,真理愈辨则愈明,倘若大家能够多一点理智而少一点情绪,多一点学术而少一点政治,并以中庸之道为归,《简化字》中诸多复杂纠葛的问题,都不难获得适切的认识、梳理与解决。

有关汉字的改革及文字政策的制订,事关中华民族文化慧命之存亡绝续。其得当与否,往往牵动着华夏子民的每一根神经,绝对不宜草率从事。一旦稍涉乡愿而致鲁莽,则民智难开,正气不彰,便将贻害无穷。故凡是有缘参与其事者,都应秉其学术良知,贾其道德勇气,尽其言责,方能如宋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不负所学。

三、远程方案——两岸协同编印一套手写用的《草体汉字》

“书同文字”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结合两岸草书家及文字学家的力量,再共同编订一套手写体的《草体汉字》。

这一套草体的规范字,可以利用传统汉字书法中的行、草书,也可以将大陆《简化字》中的合理成分吸纳进来,更可以利用历代大量的简俗体字,只要它便利使用,又不会引生混淆便好。这虽说是为了针对汉字书写繁杂问题而编制,可望为自民初以来汉字系统的“唯楷”窘境解套,其实也是终结两岸简、繁体字争议的釜底抽薪办法。

自从春秋、战国时代以下,王官失守,教育普及民间,汉字的使用对象也扩及广土众民。历代对于汉字的运用,其实也始终是在具备“庄重体”(广义的“楷”)与“率意体”(广义的“草”)双轨并行的态势下发展。汉、魏以后,读书人在日用之间的信函便条或草拟文稿时,大抵都以行草体为主。只有在书写金石碑版、科举答卷以及正式公文书的情况下,才使用楷书正体,其实也合乎“楷、草并用”的世界文字通则。直到清朝末叶以后,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渐被西方硬笔及计算机打字等现代科技产品所取代,加上电话通讯器材之飞快发达,原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毛笔“尺牍体”无形中遭到了罢黜,作为尺牍主调的行草书体,也因此黯然淡出了历史舞台。这个攸关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移物“细无声”的突兀转变,竟然将汉字导入一个“唯楷无草”的空前窘境,因而引发国人的惊惶失措。但觉情势不对,却又不明缘由何在。形同炎夏池中渐就干涸的泥鳅,烦躁不安地抱头乱窜。尤其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凌,几至每战必败,驯至割地赔款,民族自信心丧失殆尽,因而将一切贫弱的罪责,归咎于传统文化龙头角色的汉字,甚至打定主意要将它废除而改用拉丁拼音字母加以取代。溯自清末迄今,或从语音、字形及字数等各个方面分头思考,试图为传统汉字寻找出路,无一不是这个莫名困窘下的骚动。

吊诡的是,站在便利实用的立场,不破坏便难言改革;可再怎么改革,也都很难不破坏。大陆《简化字》的出现,只看到笔画简省之便利,对汉字恣意蹂躏的结果,却让后人深感困扰与不安。总而言之,一切症结就出在清末以来的汉字系统把“印刷体”与“手写体”混合为一,只有写来费时的楷体系统,而缺乏可以独立行用的简便草体系统。以致长期以来,两岸人民乃至所有华语人,总是免不了为汉字书写繁难而痛苦伤神,吃着同样的闷亏。

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往者已矣,来者可追。遗憾的是,直到今日将近百年来,面对祖先为我们遗留下来的旷世文化奇珍——汉字,我们仍旧没有足够的智慧与魄力,来替它恢复本自具足的“楷、草并行”基本功能,并为中华民族后人建构一套足以适应时代需求,可以一劳永逸的“新汉字系统”。我们似乎都拿着金饭碗在向洋人讨饭,如楚囚对泣而束手无策。真是愧对华夏祖宗啊!

今天,两岸简、繁体字之争论甚嚣尘上。其实,最理想的文字政策,应让楷、草分体并行。印刷体宜采“正体字”,不妨力求庄重严谨,借以通达传统之“古”;书写体则宜采“草体字”,不妨力求精简迅捷,借以开拓现代之“新”。唯有超越简、繁体字二元对立的单线思考模式,回归汉字的独特优质及其内部发展规律,才可望能为汉字革新找到活路。也唯有在《正体汉字》之外,同时另编《草体汉字》,方能真正达到既省时省力,又不破坏汉字形体结构优势,经由一次革命即可竟其全功。单凭台湾的《标准字体》或大陆为了补救偏弊,正在创编的《规范汉字》,恐怕都难脱窠臼,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徒然耗时失机而已。

此一方案倘有可采,则前辈文化巨人于右任先生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为吾人所创编的《标准草书》,是一部值得留意利用的宝典。想当初于右老花费半生心血,精研历代草书,根据“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个原则,在刘延涛等人协助下,编撰完成这一部《标准草书》,书中整理出353个楷书部首或不成部首的部件,并寻找出70个草书的“代表符号”来加以取代,建立了一套既简化又统一,符合科学精神的草书符号系统,并与楷体密切对应 ,可作为未来编制《草体汉字》的参考蓝图。于右老曾在《标准草书》自序中说:“这只是一个蓝图,伟大的建筑还要国人共同努力。” 笔者深信,以上三个方案倘若果真能获实行,不仅可以将汉字导归“印刷用楷,手写用草”的楷、草并行之正轨,同时也能够顺利化解两岸“书不同文”的困境,可望弥缝两岸久未愈合的伤口,对于民族文化认同感之凝聚有大利益。若能在适当时机,将此议案列入未来两岸的会谈内容,应是顺天应人之举。但兹事体大,恐怕得花一段时间来广为倡导,才有可能取得各界共识。倘若双方认同此案而真正有心要做的话,那就要抓紧时间,剑及履及,精诚所至,自能感格人心而大化流行,则不仅马英九先生“识正书简”的善意期待得以落实,甚至中华民族“书同文字”的文化理想也当期在不远。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旦时间拖得愈久,等这一批对传统文化还怀有深情的老一辈读书人都走掉了,推动起来必将加倍困难。时不我与!愿上苍赐给我们中华民族子民有足够的智慧,俾能早日顺利完成此一千古壮图与伟业。炎黄子孙,勉乎哉!

——節錄:杜忠誥先生著述《漢字沿革與文化重建——從情、法、理的角度看兩岸簡、繁體字》(中國文聯2016年五月一版)P103-121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成语名称以珠弹雀成语拼音yǐ zhū tán què成...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语名称以狸致鼠、以冰致绳成...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

以疏间亲成语名称以疏间亲成语拼音yǐ shū jiàn qīn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