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4】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0-13 09:27:49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一、深信因果(三)生死解脱心非断常染净随缘我人一念心性,非断非常。何以非断?前无有始,后无有终。若有始终,即落断见。何以非常?性本常然不变,而复有随缘之义。随悟净缘,则为声闻、缘觉、菩萨、佛。虽圆成佛道,而了无所增,但去尽妄想执着,复其本具心性而已。随迷染缘,则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虽轮回六道,而了无所减,但由妄想执着,锢蔽本性,如云遮天日,而天日仍旧无所加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

壹、悲化有情

一、深信因果

(三)生死解脱

心非断常染净随缘

我人一念心性,非断非常。何以非断?前无有始,后无有终。若有始终,即落断见。何以非常?性本常然不变,而复有随缘之义。随悟净缘,则为声闻、缘觉、菩萨、佛。虽圆成佛道,而了无所增,但去尽妄想执着,复其本具心性而已。随迷染缘,则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虽轮回六道,而了无所减,但由妄想执着,锢蔽本性,如云遮天日,而天日仍旧无所加损耳。(续编上.覆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一)

十法界凡圣生佛,虽则高下不同,苦乐迥异。而其心之本体,咸皆寂照常恒,不生不灭,灵明精妙,无变无迁。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者,此也。须知此心,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而因果修证凡圣生佛,悉依此心而得建立。良以体虽不变,用常随缘。随悟净缘,则成四圣法界;随迷染缘,则成六凡法界。纵悟净至极,圆满菩提,安住寂光;迷染至极,永堕阿鼻,受诸极苦。其根身器界,固已天渊悬殊,而心之本体,悉皆了无增损于其间也。果知此义,谁肯以可以作佛、具足法乐之心,枉令永作受生死轮回之苦众生耶?(增广下.金刚经劝持发隐)

世间万法,悉皆虚假,了无真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热时焰,如干闼婆城。〔梵语干闼婆,此云寻香,乃天帝乐神。其城乃幻现非实,此俗所谓蜃楼海市即此也。〕惟自己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变不坏。虽不变坏,而常随缘。随悟净缘,则为声闻、为缘觉、为菩萨、为佛。由功德有浅深,故果位有高下。随迷染缘,则生天上、生人间、堕修罗、堕畜生、堕饿鬼、堕地狱。由罪福有轻重,故苦乐有短长。若不知佛法之人,则无可如何。汝既崇信佛法,何不由此逆境,看破世相。舍迷染缘,随悟净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从兹永出六道之轮回,高证四圣之果位。岂不是因此小祸,常享大福耶?而乃昧昧不了,如醉如狂。倘若焦思过度,或致丧身失命,则长劫难出轮回矣。(增广上.与卫锦洲居士书)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从未悟故,不得受用。故《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须知智慧与妄想执着,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以成妄想执着;悟之,则全妄想执着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结冰融泮,原是一水。良由心体不变,用常随缘。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悟之名贤,证之名圣。若但具而未悟,则虽有性德,了无修德,只为六道轮回之凡夫而已。用随缘故,则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之殊。而缘有染净,必随其一。随染缘,则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则断惑证真,常住涅槃。由惑业有轻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罗之善恶夹杂道,并畜生、饿鬼、地狱之三恶道。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了无定相。致所受生处,辗转迁移,如轮无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烦惑,皆被业缚,随业受生,不能自主故也。由断证有浅深,故断见思者,证声闻果;侵习气者,证缘觉果;破无明者,证菩萨果;若无明净尽,福慧圆满,修德功极,性德全彰者,则证佛果。证佛果者,亦不过彻底究竟证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亲得全体受用而已,实未加一丝毫于其初也。若声闻缘觉菩萨,虽则所证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体受用性具功德。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议心性之力,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堕三恶道,永劫沉沦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纵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间福乐,乃堕落之根本。天上虽不比人间烦惑猛利,然天福一尽,决定下生。由宿福未尽,故享福。由享福,故造业。既造业已,则堕落恶道,直在瞬息间耳。况有由天命终,承宿世恶业已熟之力,直堕恶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无正念修持净业,惟得人天福报者,名为第三世怨。《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知好歹者,当以急求出离、企得安隐为上计也。大丈夫生于世间,既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又知十法界因果修证,不出自心。固当发大菩提,力修定慧,以期断惑证真,直成佛道。普令法界众生,同出迷途,共登觉岸,毕竟亲证本具心性而后已。如或根机陋劣,未能如是。必须以深信愿,笃修净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迨至证无生忍,再乘愿来,度脱众生。(增广下.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

无慧众生妄执断常

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

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

执常者:谓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

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矣。(增广下.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了生死法汲汲讲求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惟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须知法门无量,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则末世众生,颇难现生即得实益。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断惑业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极乐,实为我辈无力断惑者之一大恃怙。(续编下.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民十八年〕)

奋发立志希圣希贤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无志,则不生惭愧,安于凡愚,便长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发惭愧心,发希圣希贤、学佛学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当日新又新,俾从前之种种不正当之念虑作为,完全抛却,一刀两断。切不可藕断丝不断,缠绵因循,则必至不久仍归故辙,依旧埋没于十种恶业之中。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显现。以作圣作佛之姿,为阎罗之囚,狱卒之对,可不哀哉。(续编下.覆汤文煊居士书二 〔民二十年〕)

一切众生,具有性德,殊少修德。今既发心学佛,是由性德,而起修德。虽有此心,若不竭诚尽敬修持,则修德不能大着,性德仍旧被烦恼恶业所障,不能显现。如日在云中,了不见其光相。故须振起精神,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行世善。又须竭诚尽敬,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以修出世之法。世间学一材一艺,皆须振起全副精神,方能有成。今以具缚凡夫,即欲于现生中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可不奋发大志,打起精神而能得乎?(续编上.覆崔德振居士书五〔民二十一年〕)

常作死想道念自切

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三编下.覆马宗道居士书一)

因果净土出苦良药

净宗兴行,人知出苦之道。

因果彰显,群趋希圣之途。(续编下.赣州寿量寺重兴缘起疏〔民二十二年〕)

\

「因果报应」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净土法门」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脱死圆证菩提之达道也。

(三编下.苏州弘化社第六届出纳报告清册弁言〔民二十五年丙子仲春〕)

「因果报应」者:儒释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家庭教育」者:匹夫匹妇敦本尽分,培植贤才之天职也。

\

「信愿念佛」者:具缚凡夫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妙法也。

(三编下.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一)

窃谓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而念佛一行,实十方三世诸佛,普令众生,现生出苦之达道。舍此则邪见无由灭,实益无由得也。契理契机,利益难思。(增广下.乐清柳市募建净土堂缘起)

了生脱死念佛第一

佛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至直捷、至圆顿,下手易而成功高,俾无力断惑之业力凡夫,现生即得出三界以登九品,舍凡躯而预圣流,惟净土一法为然也。(续编下.净土三要述义序〔民十六年〕)

须知了生脱死之法,惟佛法为然。而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恼惑业,方可了脱,倘有一丝毫烦惑未尽,依旧还在生死之中。以其惟仗自力,故其得益,甚难甚难。惟念佛一法,全仗佛力。但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往生西方者。既生西方,自无生死可得。此之法门,为佛法中最易修而最易成之法门。汝已至六十,幸遇此法,切须发大菩提心。以身率物,俾所有同道之人,同舍外道而学佛道,则其功德大矣。佛法是公开之法,无秘传之事,任人发心,愿修也好,修而中止也随他,并不令人发什么恶咒。(三编上.覆庄炳火居士书)

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脱死。勿道具缚凡夫不能了,即已证初二三果之圣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罗汉方了。此约小乘说。若约圆教说,五品位所悟,与佛同俦,而见惑尚未能断。五品后心,断见惑即证初信。此位菩萨,约断惑,与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能,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万亿亿倍。直至六信后心,断思惑尽,则证七信。此位菩萨,方了生死。了生脱死,岂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难,难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萨,尚不能了,况具足惑业之凡夫乎?惟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三编上.覆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欲了生死 实不在多

当此时世,任是神通圣人,欲救国救民,舍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皆无成效。漫说一二崇重他宗之知识所说者,不至摇惑吾心。即令尽虚空、遍法界,如来现身说别种甚深妙法,亦不至摇惑吾心。何以故?以理事决定无疑故。……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三编下.覆惟佛居士书)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成语名称以汤止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zhǐ fèi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成语名称以水洗血成语拼音yǐ shuǐ xǐ xuè成...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