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8)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25:10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8)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圣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忘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名,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四慧胜成劣  失于猛利,谓慧多定少,观智过于猛利,于色尽受现定中所见,心佛一如之胜境,常怀于心,以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8)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圣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忘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名,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四慧胜成劣

  失于猛利,谓慧多定少,观智过于猛利,于色尽受现定中所见,心佛一如之胜境,常怀于心,以为自己已成报身,卢舍那佛。五阴区宇,仅破色阴,便于色销受现之际,以为成佛,未免过于得少为足。其过在于用心过猛,定力微弱,不善观察,忘失恒常审察,溺于己已成佛知见,而成狂慧。若能省悟,佛性虽现,未得受用,仅属定境,暂现而已,非为圣人所证,然仍进修,力求定慧均等,则无过咎。否则,设若作为圣人所谓之境,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知足魔,是见取外道,迷有漏天,作无为解,非果计果者。今得其便,入行者心,摄其神识,见人便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理。因而失于正受,心随魔转,为魔眷属,福尽堕落。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五失守生忧

  新证未获,谓色阴销,受阴现,虽见佛心,未得受用,故心所居之色阴已亡,因堕于色受二阴之间,历览二际,即前后观察,自心生起艰险恐惧。以其进不可曰险,退无所居曰艰。恒处于艰险忧虑之中,忽然心生无尽忧恼,如坐铁床之苦,如饮毒药之悲,常为忧悲苦恼所困,心不欲活,但求速死。故常求于人,害其性命,以便早得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是出其过;此人过在无方便慧,恐惧过度,若能觉悟,此乃定多慧少之过,从此改过忘忧,定慧双修,则无咎过,而可归复本修。否则,若作圣人所证之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常忧愁魔,是生前不得志,忧屈枉死,冤魂不散而成。今乘其便,入其心腑,益增其忧,故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欲求舍寿速死;或常怀忧愁厌世之念,走入山林,不愿见人。因妄起邪念,失于正受,沦为魔眷,福尽堕落无间。

  又彼定中诸善男予,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

  辛六慧劣成喜

  处清净中,谓色阴既破,烦恼降伏,二执不起,受阴现前,心得虚明,能见佛心。于清净境中,心得轻安之后,忽然自己产生,无限欢喜之心;心中之喜悦,无法抑止。其过在轻安,无意自禁,因于定中,定多慧少,缺乏智慧观察禁止所致。若及早觉悟,舍喜不受,力求定慧均等,继续观照,止观不二,则无过咎并非圣人所证之境界。若误作圣解,则有一分好音乐魔,入其心腑。此魔亦外道修行,得小轻安,生极乐想;守此不忘,名喜乐魔。今乘机渗入行者心腑,摄其神魄,见人则笑,纵情五欲,恣意享受;或于通衢大道,载歌载舞,以娱自己。若问其故,则谓已得自在无碍解脱;由是邪念,失于正受,沦为魔眷,福尽堕落。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毡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七见胜成慢

  慢有七种:一于劣计胜,恃己凌他,谓之我慢;二同德相傲:谓之傲慢;三于同争胜,名过慢;四于胜争胜,名慢过慢;五未得谓得,名增上慢;六以卑自矜,名卑劣慢;七不敬佛僧,不礼塔庙,谓之邪慢。此修定人,见色阴销,得大光耀,见诸佛心,以为妄尽真现,引为满足。无端忽生大我慢心,恃己陵他,甚至七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正是邪慢。此人过在无慧自救;若能觉悟,法性平等,生佛一如,尚不可轻慢众生,况敢慢诸佛圣贤,以此觉慧,挽救狂心,继续止观双修,则无过咎。此非圣人境界,若作圣人所证之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外道修行,得少为足,而起我慢,死后为魔王摄,名大我慢魔。今乘机渗入行者心腑,慢上加慢,何止不礼佛塔,且摧毁经像;或对人言,佛像不过是金是铜,是土是木所造,经典亦不过是树叶毡华。肉身才是真正活佛,不知恭敬,反崇土木,实为颠倒。人或信之,随其毁碎经像,埋于地中;纵或不信,亦因疑致误,贻害众生,罪当堕入无间地狱。自此失于正受,沦为魔眷,魔业既尽,当堕阿鼻地狱,无救无归。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八轻安自足

  定中行者,色销受现,于自心识精圆明之中,圆悟精明之理,即亲见佛心,随顺于生佛一如之境,得大自在。忽然生起无量轻安,而言自己,已成圣人,得大自在。此但名于定中慧胜,圆悟精理,而获轻安清净所致。非是圣人所证境界,及早觉悟,继续观照,则无过咎。否则,作为证圣之解,即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此魔亦外道修禅,降烦恼,得轻安,以为证圣,死后为魔所摄,名轻清魔。今乘机渗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使行者自谓,功行已满,福慧具足,更不再求上进。凡为魔惑者,皆因缺乏闻慧,非果计果,故曰此等多作无闻比丘。此等比丘,往往未得谓得,令人生疑。及定散命终,受生相现,又谤佛妄语,使人从之受误;甚至谤佛,断菩提种,堕阿鼻狱。因起邪见,故失于正受,沦为魔侣,命终堕落阿鼻。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人入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

  辛九空解成断

  色阴销,受阴现,便于受阴虚明之中,获得虚明之性。受阴无质曰虚,能分别前境曰明。此人处于虚质无碍,明净无物之中,忽然生起断灭之见。谓人死断灭,既无因果,亦无轮回,是以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一向入于断灭空境。空解成就,断空之心现前,乃至心中生起,永远断灭之邪知谬解。海公认为前后诸科,皆出其过之由,此中亦应有此名定心,沉空滞寂两句。由于定心,失却慧照观察,而沉空滞寂,故有断灭之想。若能觉悟断空,非圣人所证之第一义空,速提观智,继续修证,则无过咎。不然,则有空魔,入其心腑。空魔即拨无因果之断见外道,今乘机渗入,行者心腑,摄其神识,使其断见更盛。故而谤持戒名为小乘,且以大乘菩萨自居。谓大乘度生,不拘小节,菩萨既悟空理,本无持犯可得,何须持戒。因而常于信心檀越之前,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其魔力附体,能摄伏在彼之前等人,对其淫秽之行,不生疑端,更不毁谤。如是魔鬼入心既久,或有人谓其曰:菩萨悟空,无有持犯,而饮酒食肉,何不见其饮尿食屎。此魔鬼入心之人,竟于檀越之前,或食屎饮尿,与酒肉等,现出一种净秽俱空之相。此人破佛所制戒律威仪,以言误人,使误信者,堕入罪恶。因此失于正受,死当沦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

以狸饵鼠成语名称以狸饵鼠成语拼音yǐ lǐ ěr shǔ成语...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狸至鼠...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