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8)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27:57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8)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伺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壬三牛伺观舌  憍梵钵提,译云牛伺,亦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五)-海仁老法师(8)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伺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壬三牛伺观舌

  憍梵钵提,译云牛伺,亦名牛王。因过去生中,见老比丘无齿而食,笑其如牛吃草;老比丘告之已证无学,宜速忏悔;虽然忏悔,仍五百世受牛身报。以持戒修福之力,虽受牛身,皆为牛王。今得人身,以宿习难除,故世世生生,有伺司病,因此佛敕居天上,免世间无知者谤而堕落,及佛入灭,迦叶集众共结佛经,遣年少阿罗汉上天礼足,请下人间,共集佛经;因知佛及舍利弗均已入灭,即说偈曰:憍梵钵提接足礼,十方圣众大德僧,象王已去象子随,世尊入灭我亦灭。说毕腾空现通,入火光三昧入灭。舍利从空下降,天人起塔供养。

  如来示我以下,是自述得道因缘。舌根尝味,有甜酸苦辣等味,众生随味分别,内心浊乱;今佛教以尝味时,不随分别,反观尝味之知,即依此一味清净,本元心地修习;灭攀缘识心,而入三摩地。观照尝味之知;非生于舌根自体,又非生于甜苦等物;由是脱根离尘,悟入根性,应念超越,世间诸漏。内脱身心,断除我执;外遗世界,断除法执。远离三界,超出三有;犹如鸟出笼,飞行自在。笼喻三界五阴,众生迷真逐妄,为五阴所困,不能超越三界牢狱,如鸟在笼。今既离尘解结,舍妄归真,则如鸟出笼,自由自在。垢谓微细思惑,尘指见惑;既断见思二惑,当然离垢销尘,亲证真谛,而恢复法眼本来清净,成阿罗汉果。是故释尊如来,亲自印证我牛伺,已登无学位。故佛今问圆通,如我牛伺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还味应作遗味,众生循味分别,故随味转;牛伺能外遗味尘,即脱黏;内旋循尘之知,即内伏。既脱黏内伏,根尘俱泯,自当灵光独耀,内证真常。故曰,以舌根旋知,为本修因,是为最上。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

  壬四余习观身

  毕陵伽婆蹉,译云余习。因过去五百世,皆为婆罗门;骄慢习气未除,每过恒河,便呼河神:小婢断流。神怀嗔白佛:佛令向河神道歉,遂合掌云:小婢莫嗔。佛言:此非慢心,而是习气未除;因河神过去,为彼婢女之故。

  佛对小乘机,常说苦集灭道四谛法。余习初出家,从佛剃落,而得入出世之道。每闻佛宣说世间,无常苦空,诸不可乐事。因闻而思,而修,行住坐卧,不离观法;故虽乞食城中,仍心思法门,不觉为路中毒刺所伤,毒由足入身,故举身疼痛。正当毒发疼痛之时,我念身中,有一能知觉之心,而觉知此深痛;遂住足观察,此能知觉痛者是谁,由是发觉身根之中,虽有能觉之心,觉此所觉之痛,但我本觉清净之心,实无有痛,亦无能觉痛之觉心。我又继续思惟,如是一身中,何以有知痛之觉,又有清净觉心之觉。岂非一身而有双觉;于是收摄知痛之妄念,而随顺无痛之真觉,不久之间,身心忽空。身谓痛觉之根身,心是觉痛之身识,皆属妄觉,由真觉力,销溶能知觉痛之妄觉。妄尽真现,故曰身心忽空。从此入定,经三七日之久,见思惑尽,成阿罗汉,得佛亲自印证,已经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纯觉即觉清净心,无痛痛觉;内外根尘,一时顿销;唯有一心,灵光显现,谓之纯觉遗身。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壬五空生观意

  须菩提译云空生,因其初生,家中宝藏忽空。父惊而请相师为占吉凶,相师云:此子既善且吉,故亦名善吉。出世不久,家中宝藏复现,故亦名善现。佛弟子中,解空第一。尊者常在岩中入定,天帝往顶礼散花。尊者云:何为憍尸迦?天帝云:因尊者善说般若。尊者云:我不说般若。帝释曰:我亦无闻。尊者曰:无说无闻,是真般若。天帝曰:因尊者说真般若,故我散花礼足。据说尊者乃青龙陀佛应世,法华经授记将来成佛,号名相佛。

  我旷劫来以下,是尊者自述得道因缘。因解空故,不住身心器界,根尘俱空,故得无障碍。以心无碍,得宿命通,故能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尊者自云:初在母胎,即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当体空寂,如是乃至出胎;由悟人法俱空,故十方世界,森罗万有,悉皆空寂。并以此空理,教化众生,令众生亦得证人法二空之真性,同得解脱。虽然自他同证,二空真如,然犹未悟如来藏性。后复蒙佛显发,性觉真空,性空真觉之理,因悟全空即觉,全觉即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并乘此妙悟真空藏性,顿入如来第一义空。悟此宝明妙性,真空性海,而同佛之知见。得蒙如来,印证已成大乘无学之道。

  解脱性空二句是酬佛问方便,佛问以下,是酬佛问圆通。须菩提不但证知人空法空,且顿入宝明妙性第一义空。非同二乘之沉空滞寂,为空所缠,而能超越二空,在二空之上,故曰: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须菩提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诸相,即人相法相,众生执人我众生寿者等相,是我相;二乘执空是法相,今尊者既空人我众生寿者等四相,亦空二乘之空相,人法空有,俱入于空,谓之诸相入非,即经文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非所非尽之非字,指能空之空,所非是所空之人法诸相,能所俱空,故曰非所非尽。即经文:俱空不生。法有佛法,众生法,以及心法之分,今证知诸法唯心,心佛众生;等无差别。故能旋人我自他虚妄生灭诸法,复归本元觉性之第一义空。然欲证此第一义空,唯此意根,是为最上,故曰: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辛三观六识分六。壬初舍利弗观眼识

  舍利弗,译云身子,亦名鹙子。依母立名。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本门乃金龙陀佛,法华经授记将来成佛,名华光如来。阿含经云:舍利弗为四众之生母,善说法要,度生无量。今自述我旷劫来心见清净,是显本具智慧。心见,即眼识,众生以眼识,分别诸物,而取舍作业流转。尊者以心观物,不染色尘,曰心见清净。如是,指心见清净,非始自今生,而是旷劫以来,受生曾经恒河沙劫,皆得心见清净。世出世间种种变化,包括四圣六凡,无量差别诸法,世出世法虽种类繁多,但眼识一见,随念即通,了然明白,不假意识,分别计度,故曰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我于路中以下,是自述今世得圆通之由。迦叶是姓,译云龟氏,兄弟三人,原是外道,长兄优楼频那迦叶,译云木瓜窿,有五百弟子;那提迦叶,译云河;伽耶迦叶,译云象,皆依处立名,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后皆率领弟子,从佛出家。经云舍利弗与目连,原事沙然梵志学道,梵志殁,将二百弟子,遗给二人率领。一日路中,逢马胜比丘,威仪庠序,心仪其人,因问其师何许人氏,答谓本师释迦牟尼。又问汝师授汝何法?答: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法顿断见惑而证初果,归偕目连共率二百弟子,投佛出家。今自云:路中遇迦叶波,兄弟相逐,也许同时遇见,非仅马胜一人。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成语名称以火救火成语拼音yǐ huǒ jiù huǒ成...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

以火去蛾成语名称以火去蛾成语拼音yǐ huǒ qù é成语...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成语名称以点带面成语拼音yǐ diǎn dài miàn...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

以汤止沸成语名称以汤止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zhǐ fèi成...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

以水洗血成语名称以水洗血成语拼音yǐ shuǐ xǐ xuè成...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