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2)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28:13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2)  阿难问意有二,初欲捐弃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佛即答以第一决定义,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然后示以不生灭为本修因,即是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次问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佛即答以第二决定义,教以审详烦恼根本。然欲降烦恼,应先细心观察,烦恼起因,欲知烦恼起因当反观自心,求此妄想不可得时,攀缘自息,即得解脱。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四)-海仁老法师(12)

  阿难问意有二,初欲捐弃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佛即答以第一决定义,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然后示以不生灭为本修因,即是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次问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佛即答以第二决定义,教以审详烦恼根本。然欲降烦恼,应先细心观察,烦恼起因,欲知烦恼起因当反观自心,求此妄想不可得时,攀缘自息,即得解脱。如华严经云:无上菩提,以心为本;心若清净,一切善根,皆得圆满,无上菩提,欲成则成。又大乘心地观经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若能观心,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又云:若能观心体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脱。又涅槃经云:若能观心,名为上定。可知观心,不独为断烦恼之方便,亦即修习首楞严王大定之正行,入佛知见之正因。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堤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

  丁二宣示法义分二。戊初住家叙意

  结集经者,叙述佛意,一则为哀愍现会,已回小向大之缘觉声闻众,虽悟藏性本具,但未得修行方法,不能证入,故于菩提心,未得自在。次则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者,开无上乘妙修行路。佛灭后,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住世一千年,末法住世一万年。今正末法时期,众生障重慧浅,而能发菩提心,诚难能可贵,故佛预为此辈求无上菩提者,开示妙修行路。无上乘亦名最上乘,一佛乘,或如来乘。三如来藏为一乘体;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为一乘行;三菩提为一乘果;遍法界,尽未来,普度众生为一乘用。先开圆解,次起圆行,名妙修行。行为能趣,路为所趣;行是流动,路乃安住。路即不生灭理;行即妙三观门。依不生灭理,起三妙观行;进趣五十五位,名妙修行路。佛无非为此,故宣示阿难,及法会诸大众言。

\

  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戊二如来正说分二。己初总示因心分二。庚初正明二义分二。辛初总征示

  汝等三句,是佛重按其请意。妙三摩提,亦名三摩地,译云妙定、正定、大定。此乃诸佛如来,所修证之首楞严王大定。不生疲倦,其意有二:一汝阿难既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又请求开示中道了义,无戏论法。又欲得陀罗尼入佛知见。足见求法精进,无有疲倦。其次是如来所证,三摩提,非精进不懈,不能修证,不应或生疲倦。应当谓理所当然,先明,即未起行之前,应当首先明白,发觉初心,即最初发起始觉智,向本觉理之心,亦即最初之因地心。决定义,指十方三世诸佛,所共遵守。云何初心,二义决定,是征起。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辛二别释分二。壬初应审观因地发心分二。癸初总劝审观

  第一义者,是指二决定义中之第一种,非指第一义谛。汝等三句是重按其请意。捐舍声闻修菩萨乘,是回小向大,菩萨有四教之分:今约圆教菩萨,初发心时,即观诸法实相,修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有功用道,名菩萨乘;无功用时,即名佛乘。菩萨乘是能入,佛乘是所入。故曰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以下,是劝审观因心。因地发心,若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则与果地所证,本觉不生不灭之理是同,否则即异。同则如水乳融;异则如同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故曰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癸二正示审观分二。子初立喻

  初句承上起下,次二句劝阿难起智观察。器世间,即山河大地,皆因缘生法,有生灭,可作为,故皆迁变坏灭。反观虚空,非可作为故,由始至终,不曾坏灭。此约俗谛言,若据第一义,虚空亦因迷真起妄而有,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故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今约俗谛:器世间有变坏,喻众生生灭之身心;虚空不坏,喻佛性不生灭理。器世间一切无不包含于虚空中,喻众生生灭之身心,不离无生灭之觉性;而不生灭性,亦非离生灭之身心。二者名殊体同,非细心观察不可。若能审察世间一切,相妄性真,因而舍妄归真,称性起修,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自可契证果觉,不生灭性。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子二示法分二。丑初简妄生灭相合可作喻分二。寅初指妄总标

  汝指阿难,阿难如此,一切众生,莫不皆然。人体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互相缠结而成。既有身相,则妄有六根;于是本具湛圆,妙觉明心,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遂成阿懒耶识。此识精元明,于眼为视,于耳为听,于鼻于舌为觉,于身于意为察。虽然性中相知,而用中相背。如是心与色合,而成为五阴浑浊之体;识阴为始,色阴为终。加以受想行三,便成五叠浑浊不清之相。下文云: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故曰: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寅二约义别释分二。卯初通示浊义

  初句征起,下举喻明。清水喻众生本具真心,清净本然;尘土灰沙,喻四大,本质留碍,喻四大体,能障真性。二体法尔,谓清水与尘土等,其体法尔如是。一清一浊,一通一碍;喻一真一妄,其性虽同,其用各异。有世间人喻迷位众生,取土投水,喻众生从真起妄,而有见相二分。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喻因见相二分,彼此相引相牵,致心境和合,而成六根。自此,心法无形,变成有形;色法无知,变成有知。喻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指劫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及见浊,亦复如是,谓如取土投水,水亡清洁,土失留碍,此乃最初浑沌昏扰之相。余经约枝末五浊,本经则约根本五浊。依色阴立劫浊,依受阴立见浊,依想阴立烦恼浊,依行阴立众生浊,依识阴立命浊;五阴为体,五浊为相,阴浊名异,体相实一。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卯二别示浊名分五。辰初劫浊

  劫浊依色阴立,内之色身,外之器界,皆属色阴。内身有生老病死,外界有成住坏空;念念变异,三世迁流故名劫浊。见指能见,属心法,虚空是所见,属色法。能见之见性,与所见之虚空,皆遍十方;空中有见,见中有空。既不可指陈,何者是空之边涯,更不可说,何为见之界畔,故曰空见不分。若谓但有虚空,而无见性,则除见外,另觅空体了不可得;若但有见性,而无虚空,则不能显出,能见之觉性。今因能见之见性;及所见之虚空,色心二法,彼此相织,由心取境,因境引心心境和合,虚妄成根。如是根尘相对,妄起分别,三世迁流,故名劫浊。

  汝身现搏,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辰二见浊

  依受阴而成见浊。四大乃色法,能揽四大为自体者即心法。色心二法和合而有六根,既有六根,则一精元明之藏性,遂为四大所隔,而分别成为见闻觉知等六精,眼为色碍,耳为声碍,乃至意为法碍,彼此壅塞留碍。水火风土四大,本属无知,今为六精所转而成有知。知与无知,互相交织,妄成六根,领纳六尘,而起有我见,无我见等,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

以求一逞成语名称以求一逞成语拼音yǐ qiú yī chěng成...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

以煎止燔成语名称以煎止燔成语拼音yǐ jiān zhǐ fán成...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

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水救水成语拼音yǐ shuǐ jiù shuǐ...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语名称以火救火,以水救水成...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

以沫相濡成语名称以沫相濡成语拼音yǐ mò xiāng rú成...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