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1 09:28:54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海仁老法师讲述  楞严经讲记序  楞严经十卷,古今版本多载:唐印度高僧,般剌密帝译(注一)。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注二)。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注三)。大概是:般剌密帝读梵文,弥伽释迦通梵文而善中文,由其译梵文而为华语。房融则执笔书记,以其中文程度高,故随写随加缮正,故文字优美,受古今人赞颂。民国以来,犹以欧阳渐居士一派学人,均疑为房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海仁老法师讲述

  楞严经讲记序

  楞严经十卷,古今版本多载:唐印度高僧,般剌密帝译(注一)。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注二)。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注三)。大概是:般剌密帝读梵文,弥伽释迦通梵文而善中文,由其译梵文而为华语。房融则执笔书记,以其中文程度高,故随写随加缮正,故文字优美,受古今人赞颂。民国以来,犹以欧阳渐居士一派学人,均疑为房融伪造;然房融文字虽好,幽深佛理,非其所长。

  楞严经,起初在印度方面,以其为国宝,严禁外流。般剌密帝尊者,弘法愿深。以为佛法重在流通,两次冒险,思送中国,以求宏扬,不幸,皆为关卡查禁。尊者,费数年时间以蝇头小字,书于腊纸之上,剖开腿瓜,藏于肉中,方得混过关卡而至广东。访得房融是中国高官而被贬谪者,又精于文艺,乃剖出与之。然经适血渍包裹,凝聚坚固,日夜愁叹。其女问之,乃告以故。女曰:易耳,以人奶浸之,久而自溶。房融大喜,乃如法炮制,而经卷完整,乃请般剌密帝尊者主译,而自负笔受之责(注四)。

  楞严经传至中国,注之者无虑数十百家。谤之者,虽众喙纷纭,而劫火烧须弥,未损其一尘耳!

  佛经中甚少感情语,惟楞严经一再用之,此为他经所无。楞严经第一卷: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是以渴仰,从佛剃落。又云: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下略)虽今出家,犹恃憍怜,可谓感情流露之极。

  后此,受阿难请,释尊放光动地,十方所有世界,微尘国土,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此下,则击钟,握拳,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又问:蕴、处、界,皆非因缘、非自然性,云何二俱排遣?佛云: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富楼那又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又疑:水火相违,空塞不通,云何皆遍?

  我读楞严,至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自然性,是外道语,固是错误。因缘生法,大小乘经论无不言之。今佛此说,似富有革命性表达,深感疑惑。今请再读下文,便知之矣。佛告富楼那言:我今为汝大众,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前为声闻,权乘菩萨,亦曾数说因缘;今乃胜义谛中真胜义谛,故作是言。

  胜义谛中真胜义谛者,乃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犹华严经中一真法界,事理圆融,于一微尘,含十方国土。此下绾巾成结,显六解一忘。二十五圆通。(五卷)文殊拣选圆通(六卷)戒定慧三决定义(六卷)。楞严神咒。干慧地等四十四心(七卷)。五十种阴魔(十卷)。读者依次读去,当得益匪浅也。

  海仁老法师,久住香港,为民国以来,讲经大德。德行兼优,诲人无算。圆寂前将楞严经笔记交文珠整理出版,文珠亦忙人也,集众务于一身,未能兼顾;惟因海公迭次入梦,逼不获已,乃抽暇为之。今将完成付印,嘱余为之序。余老矣,久不握笔,仅条其内容,俾读者知其概略,序也云乎哉!

  中华民国七十一年六月八三老衲南亭于台北市华严莲社

  (注一)般刺密帝、华言极量,中印度人。唐神龙元年,在广州制止寺,译首楞严经。

  (注二)弥伽释迦、译白云峰。高僧传二曰:乌苌国沙门。

  (注三)房融、唐洛阳人、房玄龄孙,中宗时武氏揽权,被贬广州,尝与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首楞严经,见佛教名人录。

  (注四)笔者闻此说,然未见其出处。今台南莫正熹居士,译楞严为语体文,中载此说,故敢附记之,以见古人弘法心之深切。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香港大屿山海仁老法师主讲

  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

  今释此经,谨依贤首,十门释义:初、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浅深,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宗趣通局,七、修证阶差,八、部类品会,九、总释名题,十、别解经文。

  一、教起因缘

  大智度论云:如来以无量因缘,说摩诃般若。然则,佛说本经,岂无因缘?今明教起因缘,有通有别;通则总括释尊一代时教,其说法因缘有五。别则局限本经;佛说本经因缘有十。现先释通因缘:

  (一)法应尔故:谓法本如是,法华经云:诸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又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应同得此道。此道,即生佛体同之佛性,惜众生迷而不觉,枉受轮转;诸佛出世,无非为说此法,令众生同悟共证,此法尔天然之理体而已。

  (二)酬宿愿故:佛于因中修菩萨道,虽发宏愿,广度众生;但限于福慧,心有余而力不足。今既成佛,福慧具足,正是转法轮,酬宿愿之时。

  (三)顺机感故:众生本具佛性虽同,但迷来已久,值遇各殊;烦恼固有厚薄之分,智慧亦有深浅之别。诸佛说法,无非随顺众生根机大小不一,故说顿说渐亦不等。

  (四)利今后故:佛每会说法,当时听众,无不得益,谓之利今;佛灭度后,弟子结集流通,令末法众生,若见若闻,均沾法益,是谓利后。本经阿难大众,闻佛开示四科七大,无非藏性而大开圆解:各各自知、心遍十方。悟知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及文殊菩萨,说圆通偈后,有十恒河沙众生,得法眼净,是名利今;流通分云:佛灭度后,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乃至如教行道,直至菩提,无诸乏少。是名利后。

  (五)治重病故:众生之病,或因父母所生之色身,四大不调而生;或因无明烦恼,障蔽法身而起。前者属于身病,世间药物可医;后者属于心病,非出世佛法莫能根治。佛为无上大医王,观众生苦恼苦谛;为说苦因集谛;示以离苦得乐之妙方道谛;令依教修行,断烦恼,证涅槃灭谛。进而开权显实,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令回小向大,直趣佛乘,断无明,证法身,五住尽,二死亡,是名治重病。

\

  以上五种,为佛说一代时教之总因缘,至于佛说本经因缘,分别有十:

  (一)迷真性:真性即众生本具之佛性,原无生灭去来,众生迷故,起惑作业,以致流转生死;佛愍其苦,秉同体大悲,倒驾慈航,随流九界,非生示生,非灭示灭,以启迷显真。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继,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又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又: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此皆遣责阿难,迷惑真性,以是因缘,故说此经,破妄显真,会四科七大无非藏性。使阿难大众,及末法众生,得悟真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

以汤沃沸成语名称以汤沃沸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fèi成...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

以泪洗面成语名称以泪洗面成语拼音yǐ lèi xǐ miàn成...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

以法为教成语名称以法为教成语拼音yǐ fǎ wéi jiào成...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

以汤沃雪成语名称以汤沃雪成语拼音yǐ tāng wò xuě成...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

以水投石成语名称以水投石成语拼音yǐ shuǐ tóu shí成...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