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0)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19-11-03 09:25:04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0)  壬二破斥  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究竟此心,为有为无?是有心无住,抑或无心无住?佛恐阿难辩曰:因我无心,所以一切无住。故先破无心,若果汝心离一切物象,本无所有,则同世间龟之毛,兔之角,但有其名,而无实体,何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20)

  壬二破斥

  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究竟此心,为有为无?是有心无住,抑或无心无住?佛恐阿难辩曰:因我无心,所以一切无住。故先破无心,若果汝心离一切物象,本无所有,则同世间龟之毛,兔之角,但有其名,而无实体,何必言住与不住?说住与不住,岂非多除?若谓离一切物象,另有心在,但不住著一切而已,则不可名之为无心。汝心果然无相,同于龟毛免角,当然是无;如非无相,则当然有相;既然有相,则必有所在,心有所在,即是有住,云何可说一切无住?以是无心不应说住与不住;有心即有相,有相则有所在,有所在即有住之故,汝言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是义不然。故曰无有是处。此结破转计无住。

  前佛问阿难,唯心与目,今何所在?阿难答佛征心。先引众同,次凭己见,三番转计,最后再三引佛言教,以证己执。皆妄识分别,属遍计执性,是生死根本,若不舍之,即小果声闻尚不得成,何况佛道。故佛一一破之,在内,在外,在中,乃至无著,七处俱非。令妄情尽,弃生死本;然后十番显见,示涅槃本,使其依之而修,自可契证无上菩提。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分三。庚初总示万法唯心分二。辛初正示二本不离一心分三。壬初当机申请

  尔时至白佛言,是经家叙述请法之仪。尔时,即当佛七番破妄已竟之时,阿难犹未解佛意,不达妄识无体,仍执为心。但自恨未知其处所在,故从座起,袒露右肩,右膝著地,合十指掌,是身业虔诚;严肃曰恭,尊重曰敬,是意业虔诚;而白佛言,是口业虔诚;三业虔诚,以表志诚恭敬之极。

  我是如来,至真际所诣,是阿难述迷。阿难是四王之八子中,年龄最幼少者,故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佛成道后,常回王宫说法,见阿难幼小,天真纯净,未免偏怜,常以爱语,导其出家。阿难虽已出家,犹恃佛娇怜,且贵族习气未除,但求多知多解,未肯切实修行。故出家虽已十二载,而心又未入道,仍属凡夫,未证无漏;所以未存道力,不能折伏娑毗罗咒,致被邪术所转,溺于淫舍。真谓真如,真如乃众生本具实际理地,亦即本经所显如来藏性。为首楞王大定之理体,故曰真际。诣即在义,阿难意谓自己之所以不能折伏邪咒,为彼所摄,原因皆由不知,真心所在之过。

  惟愿世尊等五句,正是启请。阿难既悔多闻,未存道力,为邪术所加,皆由不知,真际所诣。故今欲知,真心所在,以便进修首楞严王大定。因而求佛大慈,哀怜愍念,开示我阿难及初发心等众,妙奢摩他路。奢摩他,译云止,即前阿难所请,三妙观门之一。为首楞严王大定所依之理体,亦即吾人本具之本觉佛性。若能以始觉智,照本觉理,即奢摩他微密观照,亦即圆修三观之妙行。路指五十五位,以此奢摩他微密观照之妙行,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自可还归宝所,圆成佛道。梵语阐提,译云无善心。此类众生,不信本具佛性,不信因果,作恶多端,故曰无善心。隳者毁坏义,弥戾车译云恶知见。属于邪魔外道之类。阿难求佛开示奢摩他路,不但为自己及初发心者,依之修行,得成道力,降魔成佛。而亦令彼等无善心,及恶知见之众生,得以毁邪归正,去恶生善,故曰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作是语已等五句,是经家叙仪。头及两手两足谓之五体;五体投地,表虔诚之至极。倾渴翘伫,谓倾心渴望,倾诚伫待,如渴时思饮,如饥待食。钦然恭敬闻佛开示教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壬二如来开示分二。癸初瑞表真常

\

  瑞指佛光,为世间希有吉祥之瑞相。佛放光以表真常住心。利根者可睹瑞明心,钝根未悟,故有以下示二本,破妄执,显真心,种种慈训。

  尔时,即阿难述迷启请已毕,钦闻示诲之时。世尊是如来十种通号之一。佛光有二:一是心光,即佛所证一切种智,其光能照彻诸法之底源,洞达法界之边际。二是身光:身光有常光及放光。常光因佛应机不同,其光亦殊;如本师释尊,常光一丈;阿弥陀佛常光,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故光则时、处、大、小,不定。或说法时,或降魔前,是时不定;或从眉间,或从胸前,是处不定;或但照本国,或普照他方,是大小不定。今释尊则从面门故光,且其光如百千日,炽燃无比,不独照彻本土,且普遍照耀十方佛国,普佛世界,皆六种震动。六种谓:震、吼、击、动、起、踊。震是微响,吼如兽叫,击如两山相撞,动谓轻微摇动,起谓平地突出,踊谓腾跃升高;前三属声,后三属形。正显佛威德殊胜。平常因众生业力所感,分强划界,十方国土,大小悬殊,此界他方,彼此互不能见。今佛之威德神力,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不但一时开现,且合诸世界,成为一界。而十方微尘世界中,所有诸大菩萨,皆住其本国,合掌承听,释尊开示。

  面门是背向从分之所,六根总聚之处;佛于面门放光,表示将被破众生六种识心,使其背尘合觉。众生一向背觉合尘,故七处俱非;佛陀背尘合觉,妙契真常,故六根皆是。前七番破妄,恐不得意者,误为断灭。故佛放光,显寂而常照,大用全彰。其光晃耀,如百千日;表佛智无量,普照法界而无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表警迷令觉。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表众生迷故,内为六根所限,外为六尘所障,中为六识所牵,故处处不得自在。诸佛悟故,舍识用根,伏妄归真,发本明耀,故法法全彰。佛之威力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表迷故非异成异;悟则本无同异。诸大菩萨皆住本国;表不动法界。合掌承听;表妙契真常。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癸二正示二本

  因阿难启请,奢摩他路,欲诣真际;故佛示以二本。前七番破妄,显识无体,是生死本;令知妄不随,则生死可了。以下十番辨见,显见性圆明,即涅槃本;依之修行,涅槃可证。一切众生,通指九界圣凡,别约三界凡夫。一切众生,自迷真逐妄以来,为时已久,故曰从无始来。由于众生,背觉合尘,非法计法,无我计我,错认无常苦空,不净无我,以为常乐我净,谓之种种颠倒,属于惑道。依惑作业,熏成种子,引生未来果报,谓之业种,属于业道。依此业因,自然招感生死苦果,是谓苦道。由是迷真起妄,认妄作真,依惑作业,因业受身,身还作业,惑业苦三,不相舍离,如恶叉聚。梵语恶叉聚,译云线贯珠,为印度果名。不生则已,生则必然一蒂三果;喻凡夫依见思惑,作有漏业,自然感三界分段生死果。二乘依尘沙惑,作无漏业,自然感方便土变易生死。菩萨依无明惑,别取二边,作亦有漏亦无漏业,或舍二边取中道,作非有漏非无漏业,自然感实报土,微细变易生死。

\

  诸修行人,通指厌妄求真之士,菩提译云觉道。古德谓藏、通、别、三教菩萨,所成之菩提,名有上菩提。唯圆教菩萨所证,方名无上菩提。乃至是推例之词,声闻通因通果,初发心求真谛理,依生灭或无生四谛,修析空观,或体空观者,是因中声闻。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而证四果,谓之果上声闻。依顺逆观察十二因缘而悟道者名缘觉。不了万法唯心,见心外有道可求者,谓之外道。诸天,指四禅四空等二十二天。魔王有欲界波旬魔王,及色界摩醯首罗魔王。其福力不及魔王之妖精鬼怪,名魔眷属。此皆指堕于五十重阴魔之行者。声闻缘觉,是五十重阴魔中,最后两种,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者。魔王指想阴、行阴十境以及识阴中前八种,魔眷属指受想二阴中之飞精鬼怪。外道兼指十种天仙。诸修行人目的在了生死,证菩提。今反别成声闻缘觉,甚至堕于天魔外道,其因何在?佛云: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所致。二本谓真妄二本。众生迷真起妄,背觉合尘,遂成生死根本。若悟妄归真,背尘合觉,即涅槃根本。诸修行人,欲成无上菩提,必须先悟二种根本;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方名真修。否则,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成语名称以白诋青成语拼音yǐ bái dǐ qīng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

以玉抵鹊成语名称以玉抵鹊成语拼音yǐ yù dǐ què成语...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