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功德网
标题

中国古代有没有宰相,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来源:金刚经功德网作者:时间:2022-10-20 09:12:11
中国古代有没有宰相,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受邀在某网站的“专家问答系统”答读者问,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位熟悉的历史专家对我说《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名字起错了&
中国古代有没有宰相,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受邀在某网站的“专家问答系统”答读者问,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位熟悉的历史专家对我说《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名字起错了”,我的答复是“宰相制度早在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被明文废除了”。



但这种说法虽相沿已久,其实并非毫无问题:明太祖朱元璋明文废除的其实是“丞相”,而不是“宰相”。

在《皇明祖训》中记载称“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事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 人凌迟,全家处死”。

很显然,朱元璋只是不许子孙再恢复自己废除的丞相一职,而并无一字提及不许恢复宰相。在中国古代,丞相和宰相其实是有重叠但并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尽管常常被混淆)。

最初“相”是个动词,意思是“帮助”、“辅佐”,伊尹、周公、姜尚这样的人物在当时或后世会被称为“相”,而在外交活动中临时担任赞礼工作的人也会被称作“相”。后一种“相”并非固定身份,外事活动结束后便回归本职,而前一种“相”也只是一个泛称,他们并非以“相”而是以其它身份行使职责,且同被称作“相”,其权限也相差甚远,伊尹可以驱逐国王,自己居摄,周公虽然也“居摄”却要畏惧国王听信谗言后猜疑自己,而姜尚的权限充其量相当于一个高级幕僚。

春秋末年齐景公置左右相(《左传》中公元前546年已有此职务),到战国时绝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相国”一职,作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国率先将相国改为“丞相”,此后这个职位大多数时候称“丞相”,有时也会改回“相国”。

丞相的职权很大,可以负责全国官员考核奖惩(上计),并直接负责许多中枢部门,因此对皇权构成威胁,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此后直到汉朝末年,只有王莽、曹操等有篡位野心的权臣才会设法重新让自己获得丞相的职位,大司徒虽位列三公,权限已远不如丞相。

“宰相”一词大约在南朝时开始出现,而在唐代成为普遍的称呼,所指的是有秦汉丞相类似权限、但没有丞相名衔的文官,随着中枢权柄的转移,被称作“宰相”的在南朝先后有尚书令、中书令,待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后,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被称为宰相,但由于这三个职位很高,并不常设立(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曾任尚书令,这个职位在唐代很少授予他人),因此实际上的唐代宰相往往是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办公。从此“宰相”和“丞相”两词便分道扬镳了。

什么叫“分道扬镳”?就是说宰相不一定是丞相,而丞相也未必是“真宰相”。

唐、宋两代大多数时间,宰相都是以前述各类名目办公,直到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才恢复了丞相一职,且这个“丞相”的确就是宰相。而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则既设尚书令、平章政事又设丞相,且都具备宰相职权,后者这种叠床架屋的设定被元朝因袭,并进而设置了实际上是以中央外派官员、机构身份行使地方职权的行中书省丞相。

明初的官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元代的,因此丞相就是宰相,废除丞相也就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宰相,但毕竟法律条文上被废除的仍然是丞相,不是宰相,如果后来的帝王以“同平章事”之类古已有之的职衔恢复宰相,是完全可以绕开“祖训”的,之所以没人这样做,恰是因为废除宰相可以实现“事皆朝廷总之”(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让帝王觉得“稳当”,因此借“祖训”压服异议者,实现自己不设宰相、大权独揽的私心。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不断借各种场合、形式抨击宰相制,甚至倘发现有官员按照当时风俗,将大学士称作“相爷”也要训斥甚至处罚,“废除丞相就是废除宰相”的错觉,其实是一代代层累,直到清代才被以上谕、朱批之类“法定”的。

丞相在唐代曾“复活”过两次,一次是武周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由尚书左右仆射改名,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改了回去,另一次是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分别改名右相、左相,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恢复旧名称。由于当时已有“真宰相”即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这些挂名的“丞相”实际上并不是宰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中国只有太平天国设立了丞相职位,最初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又正、副、又副共24名丞相,后又增设恩赏丞相、殿左右丞相等,人数已多到数不胜数,这些“丞相”同样并非宰相,而只是职能官员——太平天国实际上是有“宰相”的,但其职衔不叫丞相,而叫“军师”。

一些学者就此认定,“宰相”在中国只是最高文官的泛称,而并非实际职位,这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宰相”曾经作为正式官职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辽代。辽代官职分北面、南面两个系统,其中北面主要治理契丹人,南面则主要治理汉人,北面系统中设有宰相府,先后设立过宰相、左右宰相等,宰相府管辖五院一司,职责重大,其长官“宰相”可以被视作名副其实的真宰相。

另一次则是太平天国。清左宗棠咸丰十年底(公元1861年1月6日)曾奏报在安徽黟县擒斩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宰相黄世瑚。如前所述,太平天国的“真宰相”是军师,黄世瑚的主帅李世贤当时还未当上军师(后来当上过),在李世贤之下,则还有主将、佐将、总提、六爵等层层叠叠的官爵,这个空前绝后的“宰相”如非左宗棠弄错,也充其量只是个中低级军官,离“真宰相”则差得太远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成语名称以瞽引瞽成语拼音yǐ gǔ yǐn gǔ成语...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

以疑决疑成语名称以疑决疑成语拼音yǐ yí jué yí成语...

最新文章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古诗原文[挑错/完...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古诗原文[挑错/...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古诗原文[挑...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顺于...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